商品详情
【培养条件】
RPMI 1640(Gibco cat:11875,或同配方) 10%胎牛血清
【推荐培养试剂】
配套完全培养基(CellCook cat:CC0209M)
【传代比例】
1:3传代(培养面积比)
【传代方式】
悬浮部分离心收集(1000rpm,5分钟),贴壁部分消化2-3分钟
【换液频率】
每周换液2-3次
【冻存液配方】
RPMI 1640+10%FBS+10%DMSO
【难度等级】
++
【培养要点】
悬浮与贴壁混合,需要将培养基中的悬浮细胞与消化完成的贴壁细胞一并离心收集再做传代
【特征特性】
该细胞是1982年由Carney D和Gazdar AF等从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建立的。细胞的原始形态并不具有小细胞肺癌特征。这个细胞株是小细胞肺癌的生化和形态学上的变种,表达神经元特有的烯醇酶和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左旋多巴脱羧酶、蚕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或胃泌激素释放肽未达到可检测水平。与正常细胞相比,该细胞c-myc DNA序列扩增约20倍,RNA增加15倍。最初传代培养基用含有5%FBS的RPMI1640,另外添加10 nM氢化可的松、0.005 mg/ml胰岛素、0.01 mg/ml转铁蛋白。
药筛: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将携带荧光的基因片段整合进细胞基因组,使细胞表达荧光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标记后的细胞非常容易进行追踪检测。由于是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导致细胞荧光表达量的不确定性,为增强细胞荧光表达量可进行抗性筛选。
正常培养过程中定期(一个月2-3次或频率自定)用终浓度4ug/mL的嘌呤霉素追加筛选,冻存后复苏也建议可以追加筛选一次,不需要培养过程中每天都加药。